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

交通工程材料央企共建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交通工程与环境协同发展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超材料与微器件工程研究中心

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河北省冶金材料教育创新高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1年1月,在建筑材料教研室、金属材料教研室、化学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现有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科学、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5个系,材料测试技术、建筑材料检测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增材制造、低碳高校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5个研究所和1个材料实验中心。

学院开设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向)、功能材料及焊接技术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2019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签订《华盛顿协议》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中实现工程教育学历或从业资格互认,2020年,该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立项建设。2020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河北省一流专业立项建设。2021年,基于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模式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获批本科招生资格。2022年,功能材料专业获批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立项建设,至此材料学院5个本科专业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个,“新工科”建设专业1个。本科生以“大材料、多方向、厚基础、办特色”为宗旨,按材料类招生,二年级分专业的培养模式(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除外)。目前,学院拥有1个河北省教学团队、1个河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河北省冶金材料教育创新高地、荣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目前,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材料与化工”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13年“材料学”被列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拥有“交通工程材料央企共建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交通工程与环境协同发展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超材料与微器件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颁发计量认证(CMA)资质的石家庄铁道大学工程检测中心。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6人;教师中博士以上学历62人,博导4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硕士生200余人。

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研发计划5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400余篇。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河北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建筑材料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经过多年建设,材料实验中心搭建了完善的专业实验条件,实验室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配有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分析仪、热失重仪、差热扫描量热仪、真空感应熔炼炉、冻融仪、压汞仪、紫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大型精密教学科研设备100余台套,总值6000余万元,并与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学院一直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持夯实基础,突出轨道交通特色,为国家培养大量的一流复合型创新人才。学院教风和学风严谨,多年来一直被评为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涌现出了全国示范团支部、全国活力团支部、河北省先进班集体、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河北省三好学生、河北省优秀学生干部等一大批先进班集体和优秀学生。学院全面实施“系主任、支部书记任班主任”+“专业导师”+“专职辅导员”的三级管理育人模式,有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研实践、各类学科竞赛、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项目,很好地锻炼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近3年,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混凝土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荣誉80余项。毕业生就业渠道主要为交通工程施工领域的央企单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的国企单位及全国十八家铁路局等,近十年来,就业率(含考研)稳定保持在96%以上,在河北省高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以“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发展快”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材料类 (本科  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4500元/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大材料、多方向、厚基础、办特色”为办学宗旨。材料类专业采取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统一学习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第二学期开始专业(方向)分流,第三学期进入各专业(方向)进行课程学习。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以混凝土/陶瓷为特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科学、工程、人文素养,适应及实践能力强,能在建筑材料、土木及交通工程等相关行业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生产技术与产品研发、工艺设计、质量检测、项目管理以及工程监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专业课程设置:

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工程基础、材料与环境、计算材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设备、无机材料制品工厂设计概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和设备设计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方向:胶凝材料学、混凝土学、土木工程材料检测技术、无机材料岩相学、土木工程材料性能综合实验、外加剂及特种混凝土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特色方向:陶瓷材料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粉体工程、陶瓷制备与性能综合实验、电子陶瓷与器件等;

实习实训:军训、社会实践、认识实习、金工实习、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综合实验、课程设计、岗位实习、科研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中铁集团、中国铁建、中国交通、中国建筑、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无机材料性能检测公司、各种混凝土制品或构件厂、质监站、新型功能陶瓷生产等国内外单位和高新技术公司从事水泥、混凝土和陶瓷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制备、生产及性能分析、试验检测、质量监理、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工艺设计和新产品研发等工作。

研究生深造方向:可选择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水泥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交通工程材料的损伤劣化与再生利用、环境催化材料合成与机理研究、新型材料设计与计算模拟、材料物理或材料化学等研究领域的研究生学习和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以金属表面防护及再制造为特色,立足轨道交通,面向京津冀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科学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富有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研发能力,能在铁路建设、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以及机械、建筑、冶金等相关行业从事金属材料的制备及加工、质量检测及评定、新材料新工艺设计及研发、金属表面改性、金属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课程设置: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现代分析实验、金属工艺与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学、金属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工艺及设备、表面工程学、材料腐蚀与防护、失效分析、增材制造及再制造技术等。

实习实训:课程综合实验、军训、社会实践、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科研实践、生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毕业设计(论文)。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国铁、中铁、中交、中建、中车等企业以及冶金、机械、化工、汽车、建筑、矿山等相关行业从事金属材料生产、加工、测试、研发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深造方向: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机会,可在新材料研发、材料加工、腐蚀与防护、表面工程、粉末冶金、金属3D打印及再制造等方向继续深造。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以自动化焊接和智能制造为特色,立足轨道交通,面向京津冀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富有职业道德、交叉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研发能力,能在现代交通工程、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从事焊接材料研发、焊接结构设计、焊接工艺制定、焊接质量检测与评定、焊接装备与自动化设计、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与工艺设计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焊接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课程设置:工程图学与机械制图、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现代分析实验、金属工艺与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学、合金固态相变、焊接冶金与焊接性、焊接工艺学、焊接结构、弧焊电源、钎焊与压力焊、焊接自动化及控制、增材制造及再制造技术等。

实习实训:课程实验、军训、社会实践、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科研实践、生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毕业设计(论文)。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国铁、中铁、中交、中建、中车等企业以及冶金、机械、化工、建筑、车辆等相关行业从事焊接材料生产及研发、焊接结构设计、焊接工艺制定、焊接质量评定、焊接设备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深造方向: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机会,可在焊接材料及工艺、焊接装备及自动化、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及再制造等方向继续深造。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以建筑及轨道交通用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培养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工程、人文素养,掌握自然科学基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建筑、轨道交通及相关领域从事高分子材料的质量检测、工程监理、生产技术及项目管理、工艺设计与产品研发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专业课程设置: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聚合物加工工程、聚合物反应工程、高分子基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

实习实训: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高分子科学实验、专业技能训练、科研实践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高分子材料相关生产、加工、研究的企业、设计院、高校等从事开发、设计、制造、教学和管理工作;也可以选择材料学、化学、化工等专业的高分子材料方向继续深造。

 

功能材料专业

培养目标:以新能源功能材料科学与技术为特色,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备功能材料及器件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材料学、物理和化学多学科综合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能在功能材料的制备、改性、研发、加工成型及器件设计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的,素质优良、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设置: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固体物理、结构化学、功能材料学、基础电化学、纳米技术、太阳能转换原理与技术、新能源材料基础与应用、化学电源基本理论与工艺学等。

实习实训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科研实践、功能材料专业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是国家为适应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而开设的新兴本科专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就业前景广阔,除了本校的传统就业渠道外,毕业生可在与功能材料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研究设计院所等部门从事新型功能材料方面的制造、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

深造方向作为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该专业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材料学、物理学或化学专业方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机会。可以选择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智能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超导材料等专业继续深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0311-87935416